本文目录一览:
自5月起,国外学术交流在线平台PubPeer上陆续有人匿名发帖,质疑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董晨的20多篇论文存在一图多用和重复使用等问题。截至目前,PubPeer网站上能检索到有上述被质疑图像异常、作者署名包含董晨的论文有24篇。
论文造假,学位顶替,社会上总有这些蛀虫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道德素质的败坏,导致了这些人肆意妄为。我国对于学术方面并没有一个严苛的法律法规,致使这些人视法律而不顾,造假现象频频发生。这些人无异于社会上的蛀虫,不是自己的,硬是生搬硬套。
海外学术打假网站PubPeer近日曝出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大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涉嫌论文“造假”。在詹启敏遭到质疑的25篇论文中,大体可分为三类:实验图像重复,违反动物实验伦理以及实验结果或存在常识性错误,还有个别为引物无效或缺失。
1、年10月底,旅居荷兰的祝国光在网络平台注意到一则关于浙江大学中医学院博士后贺海波论文造假的消息,随即展开行动,他迅速在网上搜寻与贺海波相关的学术论文,以深入探究真相。通过仔细研究,祝国光发现,那些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展现出明显的造假迹象。
2、祝国光作为贺海波的导师和造假论文的共同作者,对李连达的免责表示质疑。他认为,作为导师,不可能对贺海波的造假行为一无所知。祝国光希望李连达能够承认错误。针对李连达因贺海波的造假事件而被追责,有网民猜测祝国光之所以穷追不舍要求李连达承认错误,可能与经济因素有关。
3、第二封信件中,祝国光教授揭露了李连达院士以不同方式发表的一稿多投文章,指出其有意隐瞒已发表的英文版论文信息,损害了我国中医药在欧洲的声誉。这起事件不仅影响了研究团队的信誉,也对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
4、浙大校长收到两封信 “李连达院士论文造假”第一封信:李连达署名的三篇论文学术造假11月18日,全欧中医药联合会中药特别专家小组的祝国光教授在芬兰给浙江大学的杨卫校长发去了一封题为《提倡严谨治学,反对学术造假》的信。信中祝国光告诉杨卫:有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署名的三篇论文有学术造假问题。
5、首先,浙江大学校长杨卫收到了两封关键信件。一封是来自全欧中医药联合会中药特别专家小组祝国光教授的信,他指出李连达署名的三篇论文存在严重问题,不仅存在一稿多投,还涉及到学术造假。这些期刊如《NSA药理学杂志》等已经发表声明,认为这是科学欺诈,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目前,国际调查正在进行。
6、消息在学术界迅速传播,李连达院士及其团队的多篇论文被指涉嫌造假。贺海波在承认个人造假后,浙大于10月26日宣布撤销其副教授职务。然而,事件并未结束,祝国光指证李连达的三篇论文存在问题,浙大进一步扩大调查。面对质疑,李连达坚称对此毫不知情,直至被揭露。
新冠病毒肺炎本身是一种自限疾病,其与流感一样没有特效药物,只能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来克服感染。所以感染者的重症患者和死者大多数是那些年纪很大,身患基础疾病的人,因为他们的身体根本扛不住免疫系统的过激反应。这些人即便没有新冠病毒疫情,也会因为其他的诱因而导致死亡。
总之,美国的医学院毕业生,得到的学位一般是Doctor of Medicine,通称MD,中文常常将其翻译成”医学博士”,其实这个MD只是一个专业学位,与通常意义上的博士(Ph.D.)是两回事,翻译成”医学博士”并不妥当,很容易引起误解。
世纪初的2000年9月,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吴柏林精心撰写的《人体革 命》发表。这本书的封面上除了赫然的“人体革 命”四字,还有一行显眼的大字“基因科学能使您活到150岁”。那时候,不少人都觉得吴柏林是在危言耸听博人眼球。如今20多年过去,回顾《人体革 命》一书,只觉当真如此。
医学院一般会持续四年 ,但如果获得了医学博士或医学博士学位,他们一般会进入医学培训的下一个阶段,比如他们想要的专业的住院医生,比如外科或放射学。希望专注于某一医学专业特定领域的有抱负的副专家,例如希望在治疗某种癌症方面发展专门知识的人,除了住院实习项目,一般还会获得奖学金。
适合医学生科研的课题广泛涉及基础医学领域,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神经生物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适合医学大学生的科研课题包括疾病发病机制与流行病学研究、新型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医疗器械创新设计、新型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及医疗信息化系统开发。 疾病发病机制与流行病学研究:学生可选择研究某种特定疾病,深入探究其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旨在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医学科研课题研究一般流程如下:(1)课题申报 接到(找到)课题申报通知;课题选题,拟定课题题目;设计课题方案,并在网上填写或提交课题标书(申报书/申请书);单位初审,统一报送;专家审核,量化打分;课题组织方拟定立项名单,并予以公示。
适合医学大学生科研的课题有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研究、 新型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医疗器械的设计、新型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医疗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研究。医学生可以选择某种常见疾病,通过研究其病因、发病机制和流行情况等,探索该疾病的防治策略和治疗方法。
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教授巴一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之一的又一篇论文被撤回。这是半年内的第5篇。公开信息显示,巴一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学家巴德年的女儿。
巴德年院士在采访中透露自己有两个女儿,都毕业于上海的医学院校,一个女儿是肿瘤内科医生,另一个女儿是神经内科医生。老人家在接受另一家媒体采访时又透露了自己女儿的名字:巴巴方。
近日,云南省肿瘤医院的一篇研究成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研究原刊于国际知名期刊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IF 2457,3区),标题为“Targeting the lncRNA FGD5-AS1/miR-497-5p/PD-L1 Axis Inhibits Malignant Phenotypes in Colon Cancer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