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维特根斯坦说:“你误解我的意思了,罗素。你总是误解我。”罗素说:“你混淆了问题,维特根斯坦,你总是把问题越搞越糊涂。”维特根斯坦举起拨火棍指向波普:“请你给出一个真正的道德问题。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临终前说“凡不能谈论的,应该保持沉默。”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哲学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省,逝世于英国剑桥郡,享年62岁。
事实包括具体和抽象的。而事物只是具体的一方面。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也可以理解为世界是存在和意识的总和。而事实包括存在和意识,事物只是存在的反映。这句话出自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事实”比“事物”包含的东西更多,例如“关系”。
事实与事态 “发生的事情,即事实,是事态的存在。”事态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所存在的事态才是事实。什么是现实的世界和所思的世界 现实的世界是由事实构成的。所思的世界是由事态构成的。所思的世界是可能的世界。这种可能性是指逻辑空间中的可能性。
第三,使用一些语句来表达真的而不是假的东西的问题;这属于阐述这些语句的论题的专门科学。第四,一个事实(比如一个语句)要能够成为另一个事实的符号,它与后者必须具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逻辑问题,维特根斯坦先生所谈论的就是这个问题。他谈的是一种逻辑上完善的语言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③后期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一书中否定了前期的语言图像论,认为描述实在只是语言的一种功能,语言在实际生活中却有许多种功能,从理想的人工语言观点转向摩尔的日常的自然语言观点。
1、目前徐英瑾还任中国知识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2、徐英瑾,一位1978年出生的学者,拥有哲学博士学位,目前担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副教授。她的专业领域包括分析哲学史、心灵哲学,以及一门深入的比较研究,即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的交融。
3、本期讲读,让我们与徐英瑾老师一起,学习怎么提问,接受真理的光芒。
4、主讲人简介:图片 徐英瑾 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工智能哲学研究专家 非凡精读馆内已解读书籍 《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经验的疆界》《我们如何思维》《明智行动的艺术》《非理性的人》《沉思录》《大问题》等 精彩片段:① ; 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
1、一次,维特根斯坦无意中读到了罗素的《数学原理》。他兴奋地发现,这才是他的兴趣所在,于是他鼓起勇气,去剑桥大学拜访罗素。经过深入的交谈,罗素发现维特根斯坦是个很有思想的年轻人,他很欣赏维特根斯坦的才华,越来越器重他,甚至还把他视为自己事业的接班人。
2、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于1889年4月26日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是钢铁工业巨头,母亲莱奥波迪内是银行家的女儿,他排行最小,拥有四分之三的犹太血统,后迁入英国籍。
3、虽然名义上罗素是老师,维特根斯坦是学生,但更准确的说法是两人互为徒弟。维特根斯坦在书的序言中说,他受到罗素的影响;罗素也说过对方的理论对其影响深远。罗素对维特根斯坦相对宽容。维特根斯坦申请博士学位时,罗素是负责答辩的老师。拉塞尔问他一个问题。
4、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巨匠、逻辑学家,其思想光芒照亮了20世纪的哲学领域。生于奥地利,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的财富与影响力为他提供了优越的教育条件。
5、维特根斯坦是语言学派(大约相当于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思想的最初源泉主要来自弗雷格的现代逻辑学成果、罗素与怀特海写的《数学原理》和G.E.摩尔的《伦理学原理》。他的哲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他想揭示当人们交流时,表达自己的时候到发生了什么。他主张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