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学术生涯早期的作品中,尤其是在《博士论文》和《谢林和启示》中,展示了显著的理论差异。首先,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强调的是个体的自我意识,与鲍威尔的观点相似,而恩格斯在《谢林和启示》中则探讨了普遍的自我意识,这源于费尔巴哈的“类意识”思想的影响。
恩格斯撰写的一篇文章,旨在批驳F.W.J.谢林的宗教神秘主义哲学,该文于1842年在莱比锡以德文单行本形式出版。中文版的译文收录在198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中。
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1775年1月27日-1854年8月20日)简称弗里德里希·谢林,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一般在哲学史上,谢林是德国唯心主义发展中期的主要人物,处在费希特和黑格尔之间。解读他的哲学通常不太容易因为它哲学中关于自然的定义总是不确定的。
《马克思博士论文发表》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s://lw985.com/show/3632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