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5免费论文网-论文免费参考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毕业论文 >

写一篇关于时事的小论文 2013

来源:985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24-11-22 07:26:29 |

写一篇关于时事的小论文 2013

2013初一政治作业时事小论文

1、灵笼

讲述的是:不久的未来,人类的世界早已拥挤不堪,迈向星河、寻找新家园的行动迫在眉捷。正当一切有条不紊的推进之时,月相异动,脚下的大地爆发了长达数十年、剧烈的地质变化,人类在这场浩劫中所剩无几。当天地逐渐恢复平静,人们从废墟和深渊中重新踏上了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大地。习惯了主宰一切的我们是否还是这个世界的主人?

2、希德尼亚的骑士

讲述的是:发生于被称之为奇居子的谜之生命体将太阳系破坏后1000年的世界。持续人类的繁殖与生产的播种船“希德尼娅”航行在宇宙中。主角谷风长道作为人型兵器“卫人”的操纵士训练生,跟伙伴们一起与奇居子战斗。

3、DARLING in the FRANKXX

讲述的是:遥远的未来。人类在荒废的大地上建设了移动要塞都市“种植园”,并讴歌着文明。在那当中建造的驾驶员居住设施“槲寄生”,通称“鸟笼”。孩子们就住在那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对自由的天空一无所知。他们被告知的使命,只有战斗而已。敌人是一切都被谜团覆盖的巨大生命体“叫龙”。为了对抗尚未见过的敌人,孩子们乘上被称为“弗兰克斯”的机器人。他们坚信,乘坐其中,就是对自己存在的证明。(02是我的,不服拔剑吧!!!)

4、亚人

讲述的是:17年前,美军在非洲战场上俘虏到传说中不死的神兵,从此人类称呼这种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却又不会死亡的生物叫做“亚人”。亚人不会因为任何因素死亡,因此只能通过“死过一次”来分辨。普通的高中生永井圭在放学途中被卡车意外撞死,却又马上复活。于是成为“日本国内第3个亚人”的他,从此被投以高额悬赏。不想成为实验动物的他,便与好朋友海斗,展开了浪迹天涯的旅行。

5、甲铁城的卡巴内瑞

讲述的是:全世界被产业革命的波澜推动,自近世变迁至近代之时,不死的怪物突然出现。被钢铁的皮膜包覆,只要心脏不被破坏就不会消灭,被它啃咬的人似乎也会在死过一次之后复生,并开始袭击人类。之后被称为卡巴内的这些怪物爆发性地增殖,并覆盖了全世界。远东岛国日本的人们,为了对抗卡巴内的威胁而在各地建造名为“驿”的城寨,并困守在其中,想方设法残存下去。能够在驿之间来往的只有装甲蒸汽机车(通称骏城),驿之间通过各自生产物的融通,总算是保证了生活。住在以炼铁和蒸汽机的生产为业的显金驿的蒸汽锻冶少年,生驹。他为了打倒卡巴内,开发出独自的武器“贯筒”,同时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6、夏娃的时间

讲述的是:未来的日本,机器人早已进入人们的生活,人型机器人刚刚实用化的时代。受机器人伦理委员会的影响,将机器人当作“家电”对待成为了人们的常识,甚至对那些除了头上的圆环外与人类别无二致的机器人抱持关心态度的人还被称为“钻子系”,发展成了社会问题。高中生陆夫从小受到的教育让他从不把机器人当作人类,而是作为方便的道具来使用。在某个时候,陆夫发现自己家里的机器人萨米的行动记录中出现了奇怪的词语。

7、命运石之门

讲述的是:涉谷崩坏之后的一年,秋叶原RADIO会馆的大厦楼顶上坠落了人工卫星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 以秋叶原为据点的三人发明小组“未来发明研究所”队长,改不了中二病的大学生冈部伦太郎和他的伙伴们终日重复着古怪发明的开发。2010年7月28日,冈部为了取得学分和同级的好友桥田至一同去了讲义会场,在那里,他们遇见了年仅18岁就成功在美国科学杂志刊登论文的天才少女牧濑红莉栖。然而古怪的是,冈部在几个小时前刚刚目睹了在RADIO会馆8楼晕倒在血泊中的牧濑。更让人费解的是,这一切在一周前发送给桥田的手机短信中都记载的清清楚楚。 最后冈部查明,原来他们发明的其中一件手机装置中偶然具有了向过去发送短信的功能,也就是具备了时光机类似的机能。而这个时候的冈部连想都没想过这一个偶然的发明将会成为左右世界未来的钥匙,世纪大发明诞生了……








这么多年地球上发射的卫星数量不断增加,地球低轨道正在呈现拥挤的情况。一颗“死亡”的卫星有没有可能撞到其他的卫星,答案是肯定的。在地球低轨道上物体密集度增长到一定程度时,两个物体会碰撞,从而产生碎片,产生的碎片反过来会增加新碰撞产生的可能性,最终形成级联效应。这种现象科学家称为凯斯勒现象。


低地球轨道上满是人造卫星、国际空间站和小型载人人造卫星。当其中的一些卫星不在运行时,只会有两种结果。要么是被推入墓地轨道,要么则继续环绕着行星运动,直到它们的运行半径逐渐变小,从而向地球坠落。那么,这些报废的卫星仍然在轨道上旋转时,它们对其他尚在运作的卫星、航天器等物体都会造成巨大威胁。


据美国航天学家凯斯勒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人造卫星的碰撞频率:碎片带的形成》中所述,人们首次注意到了由“太空垃圾”引起的空间碎片碰撞问题。这种碰撞现象也被称为凯斯勒现象,又叫做碰撞级联或消融级联。目前美国太空监视网正在监视、跟踪的碎片数以万计,根据大小来排列,体积大于10厘米的物体数量就超过22000,而尺寸范围在10厘米内的碎片约为50000,小于1厘米的碎片数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数千万。


凯斯勒现象表明,大型空间垃圾的撞击会对低地球轨道中尚在运行的航天器等物体造成重大损害。不仅如此,数以万计的碎片散布在空中,还会影响陆地重新发射卫星。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的太空碎片代表着低地球轨道中的卫星寿命和生存能力大大降低。


目前,我们只能防止不必要的碎片产生,因为凯斯勒现象已经在发生了,这个情况甚至是不可逆的,我们只能保证它不会更严重。清理低地球轨道中的太空垃圾虽然是理想方案,但就现在地球的实力来说,技术与经济都无法得到支持。对于太空上的垃圾,我们还处在无能为力的阶段。

↑物体运动时对空间的搅动↑

应力波在被证实之后,十分迅速地获得了2017年的的诺贝尔物理学,可以说掀起了人们对应力波的关注,而最新的科研成果,也就是这条新闻:

北京时间2017年10月16日22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天文台(Virgo)于2017年8月17日首次发现双中子星并合引力波事件,国际引力波电磁对应体观测联盟发现该引力波事件的电磁对应体。

这个跟之前获得诺贝尔奖的黑洞碰撞产生的引力波有什么区别呢?长话短说,黑洞是“黑的”,基本上除了引力波我们没有办法观察到它,所以就好像是黑暗中有个穿黑衣服的黑人在跳舞,所有人中只有一个带了夜视仪的人可以看到这个人在跳舞,其他人还是一脸懵逼,有人称之为“盲人摸象”,甚至于有胆大无畏的人直接说:LIGO发现应力波是是典型的“画鬼找鬼”的科学骗局(黄秀清语)。

但是这次的引力波就不一样了,这是由中子星合并产生的,除了发出引力波之外,还会发出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X射线、伽马射线,所以这次不是一个穿黑衣服的黑人在黑暗里跳舞了,而是一个人在黑夜里爆炸,但凡是个人,都能看到这个现象。

所以这次应力波的观测基本上是全世界的天文台和天文相关的卫星都在观测,但是能够测到引力波的还是只有LIGO,其他的都是测可见光、红外、X射线还有伽马射线。这样做的结果就是,LIGO把它观测到的数据拿出来,跟其他天文台和天文卫星测到的数据一对比,发现没错,就是这样,证明了这种观测手段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基本上可以说是让应力波板上钉钉了。

而且也意味着,引力波作为一种新的观测手段可以作为人类研究宇宙空间的有力工具了。

所以天文学,从最开始只有光学观测,到加入射电望远镜、空间望远镜,一步一步,人类研究宇宙的越来越多样化。天文学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之后终于有了这样一句话来总结:

天文学者还可兼用电磁辐射、中微子、引力波来做天文观察,就好像同时使用视觉、听觉、味觉来探测一个天文事件,这门学术领域被称为多信使天文学。

可以说是又是一大跨越。

而这跟中国卫星慧眼号有什么关系呢?

中子星合并,其实产生的最强烈的是伽马射线,所以探测到伽马射线的信号,对于确定应力波产生的位置和机理,都是一则有力的证据。而这就是这颗中国卫星,慧眼号,做出的贡献:

我国的第一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望远镜在这次引力波事件发生时成功监测了引力波源所在的天区,为全面理解该引力波事件和电磁对应体的物理机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这次观测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本来科学家预计这次事件的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闪将极为明亮,但实际上却十分暗弱,所以慧眼号强大的分辨能力,一下子就让它从众多的观测仪器中脱颖而出,得到了有力的数据。

用中科院高能所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熊少林的话说:

其中“慧眼”在这四台望远镜里面,它的有效面积和它的时间分辨率是最高的。所以,“慧眼”的观测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无可替代的。

↑慧眼号卫星↑

简单介绍一下这颗卫星(来自维基百科)。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英语: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简称HXMT),又名慧眼,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个X射线天文卫星,于2017年6月15日11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预定轨道。探测器将用于X射线宽波段巡天,发现被尘埃遮挡的超大质量黑洞和未知类型天体;通过观测黑洞、中子星、活动星系核等高能天体;研究致密天体和黑洞强引力中物质的动力学和高能辐射过程;探索利用X射线脉冲星实现航天器自主导航的技术和原理。探测器上搭载有三个望远镜载荷,分别对应高、中、低能区的波段,以实现1-250keV波段的全覆盖;除望远镜以外,还搭载有一个空间环境监测仪,用于标定探测器在轨运行的本底。

其实本来这颗卫星不是用来测量伽马射线的,而是测量硬X射线——这种射线的能量比伽马射线要低一些,但是根据当时参与研发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系统载荷分系统专家,宋黎明描述:

我们在卫星进入正样阶段后发现,在高能X射线望远镜正常的工作模式之外,通过对其光电倍增管的高压进行调整,可以用于对伽马射线暴的全天监测,因此增加了这一伽马射线暴监测模式。

可以说小小的调整,一下子把这颗卫星的作用提升了不止一点儿半点儿。并且调整之后:

在200keV—3MeV能区,HXMT监测伽马射线暴的有效观测面积相比以往的设备可提高10倍左右。

也就是说,这颗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本来用来测量硬X射线的卫星经过调整之后,一下子在测量伽马射线的能量上,就达到了以往设备的观测面积的十倍左右。这难道不够惊人吗?

但是,慧眼号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

慧眼号在这次应力波事件中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但是是否能够达到“新的引力波全靠中国卫星”的地步,我认为还远远没有达到。

就好像刚刚说的,其实当时指向天空的不止中国的慧眼号,而且中国的慧眼号也只是在观察伽马射线而已(同时测量的还有另外三颗卫星),虽然伽马射线是中子星合并产生的最强烈的信号,慧眼号在这个信号的观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次观测行动的主角还是LIGO,慧眼号只是辅助作用。

所以“全靠”慧眼号,这个描述实在是有点儿言过其词。还是谦虚一点好。

当然了,这对于中国来说,依然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展示自己天文学研究成果的机会,要知道,这颗卫星才上天了不到半年,而外国的同类卫星,都已经在宇宙空间中飘了快50年了,一下子就取得这么大的成果已经难能可贵。而且这颗卫星的优势就放在那里——更加不用说这次的引力波观测事件只是用了它的附属功能,它的主要功能,硬X射线观测,还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呢。

好好等待吧,相信这颗卫星还有它背后的整个中国科学团队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写一篇关于时事的小论文 2013》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s://lw985.com/show/3604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推荐专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