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中国史稿,司马迁的史记,刘知己的史通,杜佑的通典
一位在读硕士生为了写出一篇研究乞讨群体的社会学论文,竟在合肥 “行乞”三个月,并已写下四万余字的 《乞讨日记》。他就是今年25岁的安徽 大学社会学硕士生陈勇。 陈勇是个内向而清秀的男生,可他却立志做一篇研究乞丐生存状态的社会 学论文。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自媒体如,知乎和头条的出现将无数国际时事评论员,专家拉下神坛。有了自媒体这个平台,人人都有话语权,各个都是专家。
一方面,人人喜欢对国际形势发表意见证明国家更加开放,老百姓更加自信。各个都想高谈阔论又折射出中国正在加快全球化的步伐,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不会外语没关系,看不懂社会学论文也无可非议。老百姓平常过日子,不就是图个开心。特别是美国2016年大选,川普横空出世 ,成了中国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还有俄罗斯的普京。说是人格魅力也好,独裁专制也罢,只要普京秀一秀肌肉,就会吸引无数的网民。为了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尊严,普京简直就是神。
当然,网民中评论国际时事也不乏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反正离咱们十万八千里,事不关己可以高高挂起。一时兴起就可以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中国人走出国门的越来越多,对世界的了解也在逐步加深。回到国内后,继续保持对世界大事关心的热度,也乐于将新闻报道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相比较。该吐槽就吐槽,该点赞就点赞。无需说三道四。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上一上头条,来一点对国际大事的点评,无论多么不靠谱,都已经或者正在成为一些人的生活。再者说,头条的老板砸了重金,难道就不能来发一两条评论捧捧场吗?